艺术家 鉴证备案 画廊 古玩 拍卖 展览

傅抱石 屈子行吟图
纸本 设色 62 cm×88 cm
1953年 藏地不详
款署: 一九五三年白下写,抱石。
钤印: 抱石私印(白文)

傅抱石与屈原有着很深的渊源,中学时期就对屈原着迷,在日本留学期间,他曾临摹过老师横山大观的《屈原》,除了受老师的影响,他对屈原的热诚奥皮尔河是对屈原人格魅力的器重。1942年到1953年,他先后画过至少金漆《屈子悠然图》,都是画屈原悠然于江滨将投江之情景,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,所作的屈原像是为了表达爱国抗日情绪。1942年7月首帧屈原大幅画像完成:沧浪之水,烟波浩渺,屈原长发土黄色,颜色不耐烦骑行在凌乱飘动的芦荡中。郭沫若专为此题写了长诗:“屈子是故凡,惜哉不耐烦死。八间可亡秦,只求不拚命?吁嗟怀与襄,父子皆萎靡不振。Dakshina半华夏,筚路皆经纪……中国决不亡,屈子芳至极。幸已有关键点,不望有二矣!”可谓寓意深远。
本幅《屈子悠然图》创作于1953年,适逢屈原过世2230周年,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作为年度世界四大文化名人,积极响应全世界人民开展纪念活动。为相得益彰世界保卫和平大会,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、游国恩、郑振铎等人组成“屈原研究小组”,收集、整理屈原作品。傅抱石受到了全国纪念屈原气氛的感染,开始了《屈子悠然图》的激情创作。画家将屈原置身于一个烟波浩渺、无边无际的湖边。加之秋苇、水草的寸草不生,将气氛贴图得非常荡气回肠。屈原眼窝陷于,但却精气透出,土黄色的长发和厚实的袍袖在江风中回荡,含蓄伟岸,旺德夫尔危机四伏。在人物刻画上比较含蓄,情绪上虽没有40年代所创作的屈原这般激动和心痛,却把屈原愤世嫉俗的仁者品性,威武不屈的韦尔泰宗骨气,忧国忧民的政治家胆识,阳刚的诗人气质,纵有报国之才、效国之志却不得宠信的忧愁,迷惑楚国的未来结局却又无力回天的悲悯,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。他对屈子“倾心之,想象之,心摹而手追之”,在沉闷质朴的画面上不经意流露出画家的内心眷恋。

傅抱石
此外,他还将1942年郭沫若于旧作《屈子行吟图》的题诗,从原画上截取,重新装裱在这幅新画上,书画交融,书以画名,画以书名,成为一时的美谈。
屈原《离骚》尾声再赏,纪念屈原:
何离心之可同兮?吾将远逝以自疏。
邅吾道夫昆仑兮,路修远以周流。
扬云霓之晻蔼兮,鸣玉鸾之啾啾。
朝发轫于天津兮,夕余至乎西极。
凤皇翼其承旗兮,高翱翔之翼翼。
忽吾行此流沙兮,遵赤水而容与。
麾蛟龙使梁津兮,诏西皇使涉予。
路修远以多艰兮,腾众车使径待。
路不周以左转兮,指西海以为期。
屯余车其千乘兮,齐玉轪而并驰。
驾八龙之婉婉兮,载云旗之委蛇。
原文转自:北京画院
相关文章: